去年10月普悠瑪在宜蘭新馬車站翻覆,造成18死200多人輕重傷,事後台鐵的處置和後續改善作業也倍受關注。台鐵今日公布,將針對東部20處曲線半徑較小的危險彎道進行截彎取直工程,其中原本未被納入的新馬站彎道也在改善行列中,預計將砸6億搬遷,2022年底完工。
而在其他截彎取直的計畫中,改善幅度最大的就是猴硐到雙溪間,總共要進行16處曲線改善,耗資95.4億元。未來改善後能把彎道曲線半徑板橋居酒屋放大為1000公尺,坡度降低至10%以下,屆時不但行車較安全,列車速度也提高至130公里,行車時間縮短3到5分鐘。
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,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「京都重穿、大坂重吃、江戶重酒」,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,根據幕府的報告,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,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,居酒屋的「居」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,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。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「酒屋」就是一個驛站,其實有些很簡陋,甚至沒有桌椅,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,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,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,主要是生意人、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,這些人大多都是靠勞力謀生的,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,大概1750年左右,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,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,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,那時就出現了「煮賣茶屋」和「煮賣酒屋」的型態,「煮賣」就是賣熟食之意,比如用高湯、味增、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,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。江戶當時沒有冰箱、煤氣爐等工具,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,幾乎都三餐外食,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。
但陳板橋居酒屋仲俊強調,為了保障安全,任何路線隨著彎道彎曲的程度都有規定速限,曲線半徑300公尺限速65公里、400公尺限速75公里、500公尺限速85板橋居酒屋公里,僅管改善彎道,司機也必須在速限下行駛,才能保障安全。
別看現在的居酒屋主角十有八九是魚料理,江戶時代的居酒屋作為下等勞工的食堂,其實烤豬雜才是重頭戲。明治之後隨著西洋文化的傳入,日本人漸漸接受了肉食文化,這時候的居酒屋才開始賣起牛肉、烤雞肉串、烤豬肉串。我們可以看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文獻中曾出現過居酒屋的食物都已經很豐盛了,包括河豚、田樂豆腐、湯豆腐、魚丸湯、鮪魚生魚片、蔥鮪魚等等。你知道嗎?生魚片中的王者鮪魚在江戶時代也算流行,但當時它屬於是比較廉價的魚類,在《匯軌本紀》中就有提到:「鯛魚是獻給諸侯的,鮪魚則是下賤的食物。」日本上層階級基本上是不敢吃重口味的食物,所以蔥與鮪魚成了居酒屋的絕配,當時的居酒屋都流行將鮪魚的邊邊角角剁碎混著蔥一起吃,叫蔥鮪。我自己也超愛吃蔥鮪飯的,偷偷告訴你居酒屋最地道的點餐規則,是先喝酒再進食,當客人坐下來點酒了之後,店家就會送上一份要收費的開胃菜,這不過相當於茶位費的一種形態,落在平均300~500日元之間。開胃菜的日文意思就是帶客人到位子上,以免客人從點菜到正式上菜前得這段時間感覺太漫長。